4月28日晚,浙江音乐学院申报获批的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民族管弦乐《颂·江南》在西湖大学拉开首演的大幕。音乐会将典雅细腻的江南文化送入校园,用音乐唤起师生心中对江南的记忆与想象,向世界传递了美妙中国的时代乐音。
民族管弦乐《颂·江南》由浙江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创作和研究中心主任王云飞创作。《颂·江南》以江南文化为宏观题材,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文、自然等文化符号,以从古至今的历史更迭为脉络,融民歌、戏曲、民族民间音乐等元素为一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一部具有厚重文化底蕴、鲜活时代气息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歌颂当今中国的万千气象,尽展五千年泱泱大国之风范。
本场音乐会由知名指挥家王甫建执棒,浙江音乐学院民族乐队学院与国乐系联合演出,由学院演奏家、歌唱家担纲主演。8部作品以遥远的《远舟》《良渚》开篇,穿过古老的《莫干》《琢器》,再到富有时代气息的《相拥》,最后推向高潮的终曲《颂江南》。
序曲——竹笛二重奏《远舟》,使音乐会在别具匠心的设计中“启程”。作品打破了传统音乐会演出的惯常形式,竹笛演奏家魏思骏藏身于观众席中,悄然吹奏起曼妙的笛音,演奏家韩慧慧则是在幕后应声相和,随后缓缓步入舞台,由此将听众带入悠远神秘的时空中,共同回望古老的文明,为整场音乐会奠定了厚重的文化质感,开启了如诗如画的音乐篇章。
良渚文明距今已有约五千年历史,是中华文明重要的起源之一,在杭州奏响《良渚》,别有一番深意。作曲家以水声为引,并以乐器模拟徐徐的风声、沙沙的树叶声、虫鸟轻鸣声,在传递“以水为源”理念的同时,返璞归真地寻找自然的乐音,描刻久远年代的朴实劳作与收获喜悦。
由国乐系副教授申玉晶演奏的《莫干》,以笙为主奏乐器,以音乐讲述故事,刻画英雄。刚劲有力的音乐在整部江南风格的作品中显得十分出挑,体现了作曲家在整台节目章节上的精妙设计。《琢器》则是以江南的瓷器为题材,由浙音“翡翠筝团”上演,在灵动且色彩变幻的音乐中刻画了工艺之精巧、瓷器之精美。
此后,则是“江南丝竹”风格的《繁华》,竹笛、琵琶与二胡交相呼应,乐队与之恰如其分的映衬,紫竹调的旋律时隐时现,熟悉而鲜活,音乐朴实、轻盈且又不失精致,勾勒出小桥流水间的市井繁华。
音乐会中唯一的声乐作品《西湖赋》,是整台节目的又一亮点。歌词选自当代古文名家杨威的同名诗,由浙江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金瑶领唱。音乐围绕字词铺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精致,抒发了诗文之情感,带领听众领略作曲家笔下的“人间绝胜西子湖”。
《相拥》的主题是拥抱时代、拥抱世界。二重协奏中的主奏乐器二胡与大提琴是中国与世界的代言,深情款款的慢板好似一对恋人的对白,给人以水乳交融之感;激情澎湃的快板又好似高度发展的时代中迸发的火花,与慢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音乐为媒传递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音乐会终曲以《颂江南》收尾,舒展优美的旋律对整部作品的江南语境做了再次强化,热烈欢腾的快板对繁华盛景及幸福生活进行生动描绘,是为江南谱写的一曲时代颂歌。
在掌声和欢呼声中,民族管弦乐《颂·江南》的首演落下了帷幕。据悉,该作品还将在武汉、南京、南昌、太原等地巡演,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带领更多听众聆听来自江南的时代华章。
新闻来源:https://share.ccmapp.cn/shareDetail?1=1&action=opendetail%3Brichtext%3B681c3b1cf1b9d39e0c6b0b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