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浙江音乐学院与嵊州市人民政府在越剧故乡嵊州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浙江音乐学院越剧学院,为古老的越剧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双方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以守正创新的精神,推动越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揭牌仪式现场 (央广网记者 孙俊 摄)
浙江素有“一部中国戏曲史,半部在浙江”的美誉,浙江戏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越剧作为浙江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更是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芒。早在2006年,越剧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越剧学院的成立,旨在系统构建“越剧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越剧艺术的高质量传承发展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表示:“为了守护越剧的基因并引领其走向未来,需要学术化、学科化和学历化的支撑。我们将对越剧美学、越剧传统、越剧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梳理和创新。”
“越剧学”学科体系强调“守正”与“创新”并重,在传承越剧基因和美学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创作理念、舞台呈现、剧本创新、表导演方法的变革与重塑,推动越剧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浙江音乐学院越剧学院效果图(央广网发 嵊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越剧学院以 “越剧学”建设为牵引,架构交叉融合式学科发展,在传统越剧表演、戏曲作曲、越剧音乐伴奏的基础上,系统规划越剧舞美设计、越剧戏文创作、越剧音乐创作、越剧表导演、越剧学理论、越剧美学、越剧构作与管理等研究和专业建设。
根据规划,越剧学院由浙江音乐学院负责运行与管理,嵊州市政府对办学予以保障支持。浙江音乐学院将根据所开设专业方向,在现有师资基础上,通过引进高水平教授、艺术家及行业专家,建设一支涵盖理论、表演、创作、管理等领域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同时,探索“校团联动”培养机制,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越剧学院新生招录将按浙江音乐学院招生政策和规范进行,在校生总规模控制在500人以内,并根据社会对越剧人才的需求度,适度扩大办学规模,积极开展硕士研究生层次办学。
同时,浙江音乐学院、嵊州市人民政府越剧艺术传承发展工程(越剧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23名戏剧领域的专家受聘为咨询委员。这些智库专家的大力支持,将为越剧学院注入跨剧种、跨学科、与行业前沿紧密接轨的独特视角,助力构建更系统的越剧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