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越剧艺术事业,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浙江音乐学院与嵊州市人民政府的此次合作,既是持续深化“八项工程”,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校地协同、产教融合”的创新典范。
浙江音乐学院作为一所现代化的音乐艺术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高度重视越剧等浙江传统戏曲人才培养,专门成立戏剧系,设有戏曲表演(越剧演员)、戏曲器乐演奏(越剧音乐伴奏)两个专业方向,并建成戏剧学研究所、越剧学研究中心、戏曲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近年来,浙音在培养高水平越剧人才的同时,还创排了一批优秀的越剧舞台艺术作品,并在全国“梨花杯”青少年戏曲教学成果展演、“新松计划”青年戏曲演员和演奏员大赛、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等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
嵊州素有“越剧之乡”的美誉,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艺术资源,并形成了独特的越剧传承发展格局,建有越剧团、越剧博物馆、越剧艺术学校,成功创建省级越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成越剧小镇,修缮开放袁雪芬故居等越剧文化遗产点。
嵊州市每年举办越剧诞辰系列活动,并相继开展越剧乡村联赛(村越)、“富乐嵊州·村村有戏”“富乐嵊州·天天有戏”、越剧八进礼堂、越剧特派员等群众获得感强、社会反响好的活动。
浙江音乐学院越剧学院将立足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系统建构“越剧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越剧艺术实现高质量传承发展提供学科学术和学理支持。
越剧学院采用“一体两翼”办学模式,统筹规划中专、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根据规划,越剧学院由浙江音乐学院负责运行与管理,嵊州市政府对办学予以保障支持。
越剧学院新生招录将按浙江音乐学院招生标准和规范进行,在校生总规模控制在500人以内,并根据社会需求适度调整办学规模。
签约的同时,浙江音乐学院、嵊州市人民政府越剧艺术传承发展工程(越剧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23名戏剧领域的专家受聘为咨询委员。这些智库专家的大力支持,将为越剧学院注入跨剧种、跨学科、与行业前沿紧密接轨的独特视角,助力构建更系统的越剧人才培养体系。
千年剡溪水,今朝起新澜。当教育创新遇见百年非遗,这场人才培养的变革,正在为传统戏曲的当代传承,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