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二十年来,有关乡村蝶变的叙事,在杭州比比皆是,位于西湖区转塘街道的何家村,就是乡村发展的其中一个样本。茶香阵阵与音乐袅袅,当艺术介入乡村,当舞蹈与自然共鸣,激活了美丽经济的一池春水,也成为绿水青山间最诗意的表达。
全文字数:3139字
与青山绿水共舞
“我们何家村有山有水,山山水水非常有特色。”何家村党支部书记徐国良喜欢在村里转悠,每当看着连绵起伏的绿色茶山,他都会感到心旷神怡。
绵延的茶山往外延伸开去,就到了西山森林公园的山脚。而往西南走,就能看到光明寺水库,水库的水清澈见底,仿佛蓝绿的宝石嵌入这茶山中。贯穿茶园的,还有2015年建成的杭州主城区首条国际标准骑行赛道,因为沿途能看到山林茶园、水库溪流等别致景致,被骑友们称为“杭州最美赛道”。
▲茶山中的骑行乐章
45岁的徐国良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看着村子发展的他,深知好的生态才是村子发展的点金石。在过去的二十年,历经一轮轮迭代的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何家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份浑然天成的山水之美,也打动了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教授刘福洋。2024年1月,他和附属音乐学校副校长朱海其,分别以“艺术村长”CEO与COO的身份入驻这个美丽的茶村。
自然是最好的舞台,艺术应该在自然中成长。对一直有着这样创作理念的刘福洋来说,当上何家村的“艺术村长”似乎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曾被舞蹈界称为“天才少年”,自带“流量”的刘福洋,成为“艺术村长”的第一件事情,是借助自己抖音320万粉丝、视频号170万粉丝的流量,“希望让更多人看见何家村的美。”
晨间的茶园薄雾氤氲,以茶山为背景,刘福洋的一段民族舞酣畅淋漓。美景与舞蹈语言交相辉映,艺术与山水实现了共舞。正如刘福洋自己所说,“山水之间,舞也,幸也”“音乐舞蹈与自然,咱们何家村独有的美”“田园风光,村里山水舞”……刘福洋在何家村拍摄的这些短视频在微信视频号、“学习强国”、抖音等平台中已收获上千万的播放量。
▲霞光中的光明寺水库
这也正是徐国良盼望的事情。事实上,“舞动”也与何家村的“村右铭”不谋而合。“生动何家一直是我们的‘村右铭’。‘生’是生活的何家村、生态的何家村,‘动’是运动的、活力的何家村。现在,随着刘福洋的加入,何家村的“动”也有了“舞动”的新注脚。
何家村的“村右铭”中,寄托着村子发展的愿景。无论如何,生态的何家村是最基础的。村子生态好了、环境美了,游客自然“不请自来”。游客多了,村子的产业才能进一步盘活。“‘村右铭’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是完全契合的。”徐国良说,希望借力“艺术村长”的模式,将村子的特色以艺术的形式更好地呈现出来,融入乡村未来发展中。
有自己的村歌和村舞
在夕阳的霞光中,整个茶山沉浸在温柔的色调之中。“何家村啊美如画,茶山绿意映晚霞。龙井茶园连成片,香飘十里心开花……”音乐在茶山荡开,刘福洋带着村民在草坪应声而舞。歌词映照进现实,唱的是村歌,舞的是村舞。
这是这场草坪音乐会的其中一个节目。钢琴演奏、歌曲联唱、舞蹈表演……足不出户,村民在家门口就欣赏到了音乐会。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跳舞的徐美仙,如今已经是这场音乐会的参与者。53岁的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上台时,喜欢站在舞台的后面。随着参演次数的增加,徐美仙也走向了舞台的中心。“感谢刘福洋老师,和他们带来的村子浓郁的舞蹈培训氛围。”开始跳舞后,她明显感到自己变得更加开朗,生活也丰富了不少。
和徐美仙相比,领队的张丽红显得更加游刃有余。她有着更大的舞台梦想,希望在刘福洋的带领下,何家村舞蹈队可以走得更远。“想和更多人比拼舞技,让更多人看到何家村的魅力,也看到我们的村歌和村舞。”
▲“共富向未来”茶园草坪音乐会
何家村的村歌由徐国良作词,村舞由刘福洋编导。《舞动何家》的灵感来自于何家村的山水和人文之美,在编排时,刘福洋充分考虑了村民的接受程度和审美要求。“每次看到村民们跳舞时,她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希望所有村民都能喜欢跳这支舞,在舞蹈中感受到幸福和温暖。”“一起唱村歌、跳村舞,让大家对家乡更自豪了。不能说我们是杭州唯一有村歌和村舞的村子,但是这么专业的村歌村舞应该还是排得了名次的。”提起这件事,徐国良也总是自豪满满。
要将何家村的艺术氛围打开,置于更辽阔的自然之中。艺术并不是束之高阁的,而应该贴近生活。在刘福洋看来,无论是把公益的舞蹈指导课送进村子,还是打造村子的网红地标“村舞社”,或者是组织策划群众喜闻乐见的“村晚”,都是要让村民真正在生活中感受艺术、参与艺术。“当我走在村里,村民迎面走来时会说,这不是我们的‘艺术村长’吗?这便是触动我的时候。这样的时刻,也是在提醒我说,我与大家的联系还是紧密的。”
现在,刘福洋正酝酿启动“百舞何家”的全国创作征集活动,邀请全国的“达人”用舞蹈诠释何家村之美。借助短视频平台招募100支何家村主题舞蹈、100首原创村歌,选拔“舞绘何家、歌咏何家”的“艺术推荐官”。“每个人的浏览,每一次点赞,都会变成层层传播的力量,进一步宣传何家村的美。我希望大家到转塘,收到的第一个推送就是何家村的视频。大家也慢慢有了这样的想法,‘来了转塘,必须去何家村转一圈’。”
看得见的“蓝图”
绿水青山间自有无穷的寄托。修炼内功,挖掘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正是何家村围绕如何让村子更“生动”展开的思考。
位于“龙坞茶镇”景区核心地带的何家村,是一个传统的茶村。全村拥有龙井茶园700余亩,这也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龙坞茶镇是西湖龙井茶的主要产区,自古有着“万担茶乡”“千年茶镇”的美誉。而现在借助艺术之风,何家村的茶香更浓,也飘向更远。
艺术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除了让村民成为参与者外,也唤醒了村里的美丽经济。徐国良算了一笔账。“每逢春茶季,村子里人满为患,双休日每天的人流量有5000人次,小型客车到访量大概2600~2800车次。这些人在村子里赏美景,也带动了春茶销售、民宿预定等消费场景。”

艺术浸润乡村,赋能乡村振兴,让绿水青山之美释放出经济价值。据统计,2024年转塘街道乡村旅游人数为524万人次,乡村旅游总营收近4.2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3.27亿元。其实,这并不是转塘街道第一次尝试“艺术村长”。2023年5月,第一批“艺术村长”从中国美院的“大咖们”而来。而第二批,浙江音乐学院和西泠印社的加入,也为乡村发展路径带来了新活力。“我们以‘艺术村长’的关键少数撬动多方资源,推动基层治理、产业振兴、美育赋能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整体跃升。‘艺术村长’的到来,不仅是一场文艺盛宴,也铺开了乡村的共富建设。”转塘街道党工委委员江悠表示,随着系列活动的成果落地,像何家村这样的“艺术IP”将持续释放影响力。
今年3月底,董宇辉“与辉同行”的杭州“第一口春茶”专场直播就选中了何家村,徐国良也感受到了直播的甜头。“那次助农直播效果很显著,整场直播总销售额达4000万元,短短二三十分钟,茶叶就卖出了上百万元。”徐国良表示,他也在直播中,向大家介绍何家村和西湖龙井茶。

从某种意义上说,绿水青山是最好的直播背景板。在徐国良的设想中,即将竣工的村子网红地标“村舞社”,不仅是村民欣赏家门口艺术之地,未来,这里也将进行助农的共富直播。“以直播舞蹈的形式,穿插对何家村何家红、何家绿等茶品牌的宣传和推荐,可以进一步打响何家村的茶产业品牌。也期待有更多人来到何家村,感受美好的茶村风光。”这也和刘福洋对何家村的未来憧憬一致,“在绿水青山中,我们既要有艺术的当代表达,也要让艺术融入村民的幸福生活。”
以山水为纸,艺术为笔,何家村的文艺风吹过茶山的新绿,茶叶的新芽里也将酝酿出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