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记者随浙江音乐学院“文艺轻骑兵”小分队赴衢州水亭门演出—— 阳台变舞台 秀出新意蕴

来源:宣传部、团委 作者:宣传部、团委 时间:2025-09-18 人气:

从山区学校到社区广场,从文化礼堂到古镇街巷……浙江音乐学院近千名师生组成的“文艺轻骑兵”,近年来利用周末和假期奔赴全省各地,为当地群众带来一场场别致的公益演出。

  这些演出,不一定有正式的舞台,参演人数未必多,但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节目,让音乐走到更多人身边。

  最近走红的衢州市柯城区水亭门景点“阳台show”,就是浙音“文艺轻骑兵”的“阵地”之一。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傍晚,浙音等高校学生、本地音乐团队等嘉宾都会前来,歌曲演唱、乐器演奏等节目轮番上演。

  近日,我们跟着浙音“文艺轻骑兵”中的其中一支4人小分队来到衢州,看他们如何上演别致的“阳台show”。

  轻车简行,半小时完成演出准备

  走进水亭门景点入口不远处的南孔爷爷书房,顺着温润的木制楼梯拾级而上,我们发现阁楼颇有古雅意趣——雕花木窗、古朴陈设,3个小阳台向外挑出,装饰着缤纷的鲜花,游客们正轮流在阳台打卡。

  “同学们表演的地方就是中间这个阳台。”浙音团委书记、带队老师徐晓昀说。我们走近看了看,阳台大约两平方米,同时站两三个人都显得有些拥挤。正因如此,“阳台show”的节目都是单人表演。

  这次到水亭门参加演出的,是音乐教育学院的3名“05”后学生。女生董洛妍的节目是民声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灯火里的中国》《竹枝词》,女生郑荣悦演奏二胡曲目《赛马》《烛影摇红》《巾帼》,男生薛璟琦则是古筝演奏《秦腔牌子曲》《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整场演出大约1小时。

  和想象中的外出演出不一样,他们的装备并不多,一把古筝、一把二胡,分别装在乐器箱内,还有各自的演出服。

  “轻一些,别磕着。”内部木质结构的老式房子没有电梯,我们一起把乐器箱搬到了二楼。

  古筝体积最大,薛璟琦从乐器箱中取出时,我们一起把古筝拿出来轻轻地放在桌上。“每次拿出、放回都要特别小心,就怕影响音准。”他解释。

  距离演出开场还有一个多小时,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准备,同学们忙着换演出服、调试乐器、确认乐谱,工作人员则调试音响和话筒。

  “阳台上站着拉二胡效果比较好,帮我把固定二胡的绳子系紧,可以吗?”郑荣悦想把二胡别在腰间,按照她提示的方法,我们接过她递来的绳子,在她腰间系紧并打了个结。

  薛璟琦也在一旁调试古筝的音准:“我的调音器没电了,请问这边有备用的吗?”忙着调试设备的工作人员指了指一旁的柜子,我们赶紧拿了过来。

  将近半小时,准备工作就完成了。董洛妍说,以往参加的大多是集体表演,从彩排到正式登台,要准备较久。“‘轻骑兵’的特点就是轻车简行,人数也不多,同学们到了就能演,候场时间不长,表演空间也比较灵活。”徐晓昀在一旁解释。

  “零距离”演出,带动游客合唱

  暮色渐浓,水亭门的灯光次第亮起,为古城增添了一份浪漫。7时整,“阳台show”正式开演。

  按照演出计划,薛璟琦第一个出场,代表3位同学说一段开场白。上场前,他在后台来回踱步,略有些紧张。“你可以的!”我们给他加油。

  身着白色中式衬衫的薛璟琦定了定神,拿着话筒站上阳台:“大家好,我们是来自浙江音乐学院的学生,今晚将为大家带来一场演出,希望大家喜欢。”

  起初,路过的游客听到声音有些好奇。“阳台上有个帅气的小伙子,小红书上说水亭门有表演,是不是就这个?”其中一名游客问。一旁的游客纷纷向阳台上张望。

  郑荣悦最先出场。一袭红色绸缎长裙,长发披肩,二胡《赛马》悠扬的乐声响起。董洛妍演唱《灯火里的中国》,更是带起了小高潮,不少游客跟着唱。

  阳台下,游客或驻足聆听,或挥手应和,还有人打开手机的闪光灯举过头顶,跟着音乐节奏左右摆动。

  正当演出进行时,一个小意外突然出现。“古筝架出了点问题,高度无法调节,需要重新运一个过来。”调音师说。

  这时,离薛璟琦的古筝演奏节目不到两分钟。原本气氛就有些紧张的后台,一下子安静了。

  “要不调整节目顺序,先把二胡和演唱节目表演完,古筝放在最后,这样来得及吗?”徐晓昀拿出演出曲目和时间表,和大家商量。

  “应该没问题,库房就在旁边,大约5分钟就行。”调音师回答。为接下来的演出做好准备后,不一会儿,古筝架送到楼下,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我们先把古筝架搬上楼,工作人员麻利地调整好高度,临近古筝表演时,大家一起把古筝架搬到阳台上。薛璟琦深吸一口气,从容上场,《春江花月夜》回荡在古城的夜空中。

  “阳台show”的表演看起来轻松自在,但在后台见证了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忙碌,我们才体会到,每个人都希望把最好的效果呈现给观众,紧张感始终存在。

  虽然后台发生了“小插曲”,但游客并没有察觉,气氛依旧热烈。演出过半,阳台下驻足的游客越来越多,听到熟悉的旋律,还有游客跟着哼唱。

  “以后像这个哥哥一样学古筝,好不好?”来自嘉兴海盐的胡女士带着5岁的女儿看完了演出,平时就对音乐感兴趣的小朋友,还特地来二楼看望参加演出的哥哥姐姐们。

  “在古城看一场这样的表演,有很轻松的感觉。”来自杭州的游客刘女士说,之前在抖音上看到过“阳台show”的视频,她特地赶来打卡。

  没有舞台的距离感,更像路过一条古巷,恰好遇见一场表演。除了音乐美妙,演出之所以打动人心,也少不了这种氛围感和松弛感。

  共同复盘,共同出圈出彩

  “今天演出效果很不错,游客也不少。”演出结束后,“阳台show”活动负责人、柯城区传媒集团副主任金萍说。

  今年4月,水亭门“阳台show”首次演出,之后的演出时间通常安排在节假日和周末,目前已举办58场演出,吸引市民、游客超16万人次。

  对水亭门景点来说,设立“阳台show”是为了服务游客、打造古城文化IP。演出不是演唱会规模,游客也比较放松,因此条条框框并不多,符合“阳台秀”松弛感氛围和演出条件的,都可以安排;浙音方面,每次演出,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统筹安排。从首次演出到现在,每场大约10个节目,时长基本控制在1小时以内。

  每场演出结束,工作人员和表演者都要复盘,这一次也不例外。金萍告诉大家:有观众问,有些曲子没听过,表演前能不能先介绍下。类似细节可在今后的演出中改进。

  “从最近几场的效果来看,改编的流行音乐还挺受欢迎,比如今晚的歌曲《灯火里的中国》,观众就很喜欢。”金萍说,“我们希望借助浙音等高校的文化资源呈现精彩的演出,并通过这样的方式赋能古城发展。”

  徐晓昀更关注的是如何把音乐中的文化意蕴和古城特色结合起来。“浙音的艺术门类相对齐全,要根据水亭门的特色策划不同的演出,共同出圈出彩。”

  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学们也收获颇丰。“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得到舞台锻炼,也可以更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喜好。”董洛妍说。

  浙音“文艺轻骑兵”自2023年成立以来,带到各地的不仅有演出,他们还走进学校为孩子们传授基础乐理、走进社区为当地群众开展音乐培训、走进乡村指导舞蹈队开展线上直播等。

  目前,浙音“文艺轻骑兵”已累计深入全省11个设区市的百余个基层点位,开展活动超200场。

新闻来源:https://zjrb.zjol.com.cn/html/2025-09/18/content_385300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