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畲族民歌”与现代音乐剧相融合,原创音乐剧《有凤来仪》上演

来源:戏剧系 作者:戏剧系 时间:2025-09-26 人气:

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校地共建文化成果——原创音乐剧《有凤来仪》在泰顺影剧院首演。该剧由浙江音乐学院联合中共泰顺县委宣传部共同打造,省首批文化特派员吴涤担任项目负责人,戏剧系师生参与创演,生动再现了畲乡人民助力抗战的感人故事。

原创音乐剧《有凤来仪》取材于二战时期,讲述美国飞行员援华抗战时不幸坠机,泰顺人民挺身救护的故事。作品以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为核心场景,巧妙将畲族文化传统、抗战历史记忆、英士大学办学史与浙南山乡独特风貌融入叙事,采用1944年与2025年双时空交织的结构,通过蓝翠翠、张振华等人物的命运牵连,生动传递出跨越时代的勇气与人性之光。

2024年5月,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吴涤第一次踏上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的土地上,便被这里美丽的田野风光,红色的革命故事,悠扬的古老畲歌和勤劳的左溪人民所深深吸引。从那时起,他便萌发了想要为泰顺创作一部原创音乐剧的想法。随后,《有凤来仪》的构思逐步成形,主创团队陆续组建,文献资料不断搜集整理,师生团队也多次深入畲乡开展采风调研。

创作过程中,团队深入挖掘畲乡文化元素,积极探索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歌”与现代音乐剧艺术相融合,把泰顺的传统体育项目、服饰、美食与习俗自然融入剧情,以国际化的艺术语言讲述地方故事,为多元文化交流开辟了新路径。经过反复的剧本打磨与音乐创作,在学校师生和泰顺县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最终呈上了一份厚重的文化答卷。

近年来,学校选派文化特派员吴涤前往泰顺开展文化帮扶工作,随后又组建由高层次人才领衔担纲的文化服务团,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不断探索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助力泰顺文化产业发展与本土人才培养,为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文化动能。

此次的文化服务活动,是其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受众面最广的一次,不仅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也让师生提供了从创意、编剧、排练到展演的全流程实践机会,成为艺术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文艺创演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生动实践。

浙江音乐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继《采茶舞曲》《碇步桥》《有凤来仪》之后,不断输送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文艺作品,在“中国廊桥之乡”泰顺架起一座联结古今、沟通城乡的“艺术廊桥”,推动音乐文化从“单向输送”转向“双向滋养”。

新闻来源: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f51b0a08f4354ae2824c190517509a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