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汇: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音樂舞蹈季啟幕 多彩文明共奏和諧交響

来源:国际交流合作处 作者:国际交流合作处 时间:2025-11-12 人气:

11月3日至13日,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音樂舞蹈季在浙江音樂學院隆重舉行。(受訪者供圖)

11月3日至13日,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音樂舞蹈季在浙江音樂學院隆重舉行。來自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匈牙利、俄羅斯、黑山、北馬其頓、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意大利等10餘國的30餘位藝術教育界代表齊聚杭州,以藝術為媒,共同奏響「美美與共」的和諧樂章。

本屆音樂舞蹈季延續「學術研討+藝術展演」的核心架構,聚焦藝術教育的前沿探索與創作實踐,致力於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音樂舞蹈領域的深度對話與務實合作,在交流中凝聚共識,在互鑒中共同成長。

本屆音樂舞蹈季延續「學術研討+藝術展演」的核心架構,聚焦藝術教育的前沿探索與創作實踐。(受訪者供圖)

設置兩大核心學術板塊

本屆音樂舞蹈季精心設置兩大核心學術板塊,以思想學術的碰撞積極回應時代的叩問。

11月3日,由柯達伊國際音樂文化中心主辦的首屆柯達伊國際音樂文化學術研討會率先舉辦,拉開了中國-中東歐國家音樂舞蹈季學術板塊的序幕。研討會聚焦中匈音樂文化交融與柯達伊教育理念的當代實踐,旨在弘揚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教育家、民族音樂學者柯達伊·佐爾坦「讓音樂屬於每一個人」的崇高理想,為中外音樂教育的深度交流注入源頭活水。

本屆音樂舞蹈季的另一重要板塊——「數智時代的音樂教育與使命」專題討論,匯聚了來自北馬其頓、波蘭、葡萄牙、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匈牙利等多國頂尖藝術教育家的前沿思考,共同展開了一場深刻而富有溫度的對話。他們結合本國藝術教育實踐,深刻審視數智時代對音樂教學模式的深刻影響,探索文化傳承的數字化路徑。

設置多個大師班與工作坊

音樂舞蹈季期間,來自塞爾維亞、匈牙利、波蘭、保加利亞等國的頂尖藝術家與教育專家齊聚杭州,為觀眾帶來了涵蓋長笛、單簧管、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吉他、手風琴、鋼琴及舞蹈等多個專業領域的大師班與工作坊。

其中尤為引人矚目的是,被《每日電訊報》譽為「當今最傑出鋼琴家」之一的藝術大師,俄羅斯鋼琴家德米特里·阿列克謝耶夫也親臨浙音,於11月12日舉辦大師公開課。

多場高水準演出輪番登場,盡顯多元藝術魅力。(受訪者供圖)

多場高水準演出輪番登場

多場高水準演出輪番登場,盡顯多元藝術魅力。波蘭肖邦音樂大學專場音樂會、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藝術大學雙鋼琴音樂會等,呈現了純正的中東歐藝術風貌;浙江音樂學院畲族音樂文化研究中心在開幕式中,帶來了一場勾勒畲族山居雲霧繚繞、極具東方美學意蘊「畲韻潺潺」——畲族音樂交流會,浙江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則以其精湛技藝,展現了中國民族音樂的深厚底蘊與當代活力;匈牙利與中國音樂家聯袂演繹的室內樂音樂會、中意室內樂交流音樂會等中外音樂家合作演出的音樂會也令人期待,觀眾將近距離感受多彩演奏風格碰撞交流出的和諧樂章。

浙江音樂學院畲族音樂文化研究中心在開幕式中,帶來了一場勾勒畲族山居雲霧繚繞、極具東方美學意蘊「畲韻潺潺」——畲族音樂交流會。(受訪者供圖)

在舞蹈演出中,波蘭現代舞界的領軍人物亞採克·魯明斯基將其30餘年對文化、記憶與身體表達的探索,凝練為一場深邃的劇場體驗——由他執導的卡特維茲編舞研究社原創舞劇《我從未見過的——秘密之地》。通過極具儀式感的姿態、觸覺互動與空間調度,亞採克·魯明斯基將個人與民族、土地與傳統的無形聯結,轉化為可被觀看、可被感知的流動詩篇,讓現場觀眾真切感受到現代舞的強大衝擊力。

中東歐音樂舞蹈即興工作坊與交流會則由匈牙利音樂學院民間舞教師、波蘭卡托維茨音樂學院現代舞教師,以及浙江音樂學院教師張昕等共同帶領,學生不僅可以體驗了純正的匈牙利民間舞蹈,還能探索肢體與情緒、空間與聲響之間的即興關聯。

自2017年「中國-中東歐國家音樂院校聯盟」在杭州宣告成立以來,已成為推動中東歐藝術教育合作的重要平台。浙江音樂學院作為聯盟秘書處單位,持續推動成員院校之間的學術互動與人才共育。迄今,音樂舞蹈季已成功舉辦四屆,覆蓋10餘所中東歐院校,促成多項師生交流與合作協議,形成了專業性強、影響力廣泛的國際藝術生態。

正如浙江音樂學院院長王瑞在開幕式致辭中所言:「藝術是無需翻譯的世界語言,它能夠穿越山海、超越國界,連接起人類最真摯最美好的情感。我們期待通過本屆活動,攜手點燃青年藝術家的夢想,賦能藝術院校的創新與發展,為中東歐與中國的文化交流增添新動力。」

新闻来源:https://m.tkww.hk/s/202511/12/AP691409c7e4b0a55cc6d724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