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晚,浙音民族室内乐团2025乐季音乐会《寒山》在学院标准音乐厅成功上演。本场音乐会由乐团艺术总监王甫建执棒,精彩演绎了7部既有传统底色,又有现代探索精神的民族室内乐作品,展现了民族音乐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实践。
音乐会在周龙创作的四重奏作品《空谷流水》中拉开帷幕。该作品创新性地采用筝、竹笛、管子与组合打击乐的乐队配置,由国乐系师生马丽、张家瑞与乐团青年竹笛演奏家张晶洁、青年古筝演奏家董静怡联袂演绎。组合打击乐通过多层次的音色叠加,与弦、管的线性旋律形成对话,生动营造出空谷流水的自然意境。作品突破性的演奏技法与创作理念,对中国当代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先导和示范作用。
随后,由乐团青年二胡演奏家裴文钰与国乐系学生尤煊颍演绎了谭盾的二重奏作品《双阙》。作曲家将古朴的乐思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使得乐曲在弓弦与琴竹的互动中展现出新的活力,凸显了其对传统演奏模式的突破性思考。
罗小慈创作的双古筝与打击乐作品《绽放》,由董静怡、张一鸣、马丽、苏科源共同奏响。乐曲以传统筝曲《寒鸦戏水》的旋律为开篇,通过打击乐的节奏变换与古筝创新性的演奏,实现了传统韵味的现代表达。
作品《染》由竹笛、二胡、琵琶与唢呐4种乐器演绎。作曲家杜薇以敏感细腻的手法,充分展现了自然色彩和内心感受。乐团青年演奏家张晶洁、裴文钰、黄琳、陈铭楠的演奏,直观呈现了强烈的情绪色彩表达。尤其是用唢呐拟人化的演奏取代了原先无词的人声演唱,使作品的个性展现更加丰富张扬。
声乐歌剧系研究生阮妍沁与乐队共同演绎的艺术歌曲《秋之韵》,以传统的五声调式将人声与乐队旋律相互渗透。用音乐语言诠释秋瑾诗词中的壮烈情怀,并在音色对比中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民族器乐与声乐的强大表现力。
作曲家郭文景的六重奏作品《寒山》,沿袭了勋伯格无调性及音色结构的创作理念和手法。在马丽、张晶洁、张馨艺、晏旸弘、王凯、朱哲炜6位青年演奏家的演绎下,营造出“寒山闻钟”的清冷意象与具有东方韵味的音乐意境。
终曲《急急如令》将本场音乐会推向了高潮,通过类似京剧锣鼓经【急急风】的急板特征,展现“急急如令”的速度感与紧迫感。随后戛然而止的宁静表达了一种静思和回忆,极具韵味的慢板与之前的急板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整首作品在多层次的音色张力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接下来,浙音民族室内乐团将持续推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以繁荣发展为己任,致力于传统经典与现代民族音乐作品演绎,在传统与创新的辩证中开辟出民族音乐的新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