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指尖轻触黑白琴键,悠扬旋律奏响春末乐章。4月27日至30日,500余名钢琴教育者齐聚浙音,共同将美育星火,播撒至远方……
4月27日上午,2025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技能交流与展示活动在浙音开幕。该活动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人民音乐出版社、浙江音乐学院联合主办,《钢琴艺术》编辑部、音乐教育学院与钢琴系共同承办,旨在落实“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搭建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工作者交流平台。
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驻会副会长,教育部体卫艺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万丽君,人民音乐出版社执行董事(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杜永寿,浙江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干武东,著名作曲家、中国音协副主席、博士生导师、总政歌舞团原团长张千一,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音协钢琴学会会长、《钢琴艺术》主编吴迎,来自国内各大音乐学院的钢琴系主任或书记、音乐教育学院院长,部分高校音乐学院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钢琴教师出席了此次活动。开幕式由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汪洋主持。
干武东代表学院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他简要介绍了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演、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表示,当下音乐教育处于快速变革的时代,作为培养未来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摇篮,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肩负着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战略素养的重要使命,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共同推动中国钢琴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为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音乐人才贡献力量。
万丽君表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应该是“以美育人”的实践者,“以文化人”的担当者、“以美培元”的行动者。高校音乐教育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又要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每一名高校艺术教师都要做美育浸润的深耕者、做教育变革的先行者、做社会美育的传播者,真正用实际行动奏响新时代中国学校美育的壮丽乐章。
杜永寿在致辞中表示,美育是心灵的火炬,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基石。作为美育的核心构成,艺术教育肩负着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神圣使命,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能够助力高校音乐教师打破传统范式,探索教学创新方法,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育人思维;深耕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提升精准化教学的专业能力;搭建资源共享网络,营造协同发展、美美与共的行业发展环境。
吴迎指出,新时代的钢琴教育对于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演奏功底,还应拥有全面的教学能力、广阔的教育视野,以及紧跟国际音乐教育发展前沿。此次活动不仅是技能的比拼、学术的交流,更是理念的展示、情感的分享,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促进钢琴教师共同进步,让中国的钢琴教育迈上新台阶。
当天开幕式结束后,技能展示活动随即在多个场馆展开。来自全国高校的钢琴教师们分组亮相,以精湛技艺诠释专业风采。台下的观摩者们聚精会神、细细品味,相互学习、交流探讨,在这场音乐盛宴中汲取灵感,为推动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凝聚力量。
本届活动历时四天,面向不同参会群体精心设计了多维度、多层级的学术活动内容。其中涵盖为期2天的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技能展示,以及3场聚焦钢琴教育与学科建设的主旨发言、15场专题学术讲座、11场名师工作坊和2场专题音乐会,充分展示高校钢琴教师对中外钢琴作品研究、艺术指导教学、课程思政建设、音乐教育心理学及社会钢琴教育等前沿领域的深入思考,展现了我国钢琴教育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可喜成果。
本届活动以美育与融合为主题,呈现出五大亮点:展示活动以多元维度和能力导向为特色。在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技能展示活动中,设置独奏、重奏、艺术指导和编配四个组别,全面展现教师的综合艺术素养。实现评审体系与教研创新的深度交融。评审委员会与名师工作坊教学专家由国内著名钢琴家和各大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组成,构建了“专业评审—名师示范—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美育模式,利于提升师生的专业素养。突出课程思政内涵。通过专题学术讲座与全国音乐学院优秀本科生展演两大板块,重点呈现中国当代钢琴作品的教学实践与创新成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首次联动全国艺术院校、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及社会教育机构,聚焦钢琴社会教育话题,打破专业与社会教育的壁垒。学术活动内容精彩纷呈。通过教师技能展示、专题讲座、名师工作坊、优秀学生展演等形式,为参会者呈现钢琴教学法创新、课程思政融合、跨学科实践等前沿课题,推动学科建设与社会教育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