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入驻新校区

来源:附属音乐学校 作者:孟欣 时间:2025-09-19 人气:

9月19日上午,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入驻仪式在附属音乐学校龙坞校区举行。这不仅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刻,更是校地携手、共绘艺术教育新画卷的生动实践。

浙江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干武东、院长王瑞,西湖区委书记董毓民,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扬出席,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王均寅、蔡亦军、汪洋、奚丽萍、董德君、李波、施莹,西湖区领导高卫星、陈学明、董威参加。仪式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均寅主持。

学院各职能部门、各院系党政负责人,西湖区政府党组成员、区委办、区政府办、区教育局、西湖文旅集团、艺创小镇发展服务中心、转塘街道等主要负责人,西湖第一实验学校师生代表、附中师生代表,以及相关媒体代表参加活动。

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干武东、董毓民为浙江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揭牌;王瑞、周扬为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揭牌。

干武东代表浙江音乐学院,向关心支持附中建设和发展的西湖区委区政府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表示,附中新校区的启用,是浙音与西湖区深化战略合作的标志性成果,也是浙音赋能西湖区“首善之区”建设的积极探索。他对龙坞校区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以搬迁为契机,打造艺术教育“新高地”。要充分依托浙音专业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西湖区“首善首享”品质城区的定位,把龙坞校区打造成教学设施一流、艺术特色鲜明、育人成效突出的高品质艺术教育基地。二是以服务为使命,争当首善文化“赋能者”。要主动融入西湖区文化教育发展大局,发挥艺术教育资源优势,在艺术普及、文化活动、美育师资培训等方面主动作为,让优质艺术教育惠及更多师生和市民。三是以合作为纽带,构建校地共赢“新样板”。进一步拓展与西湖区的合作深度与广度,持续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力打造校地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

董毓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浙江音乐学院长期以来对西湖区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分享了三方面感受。一是表达谢意。双方前期的合作结出了硕果,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地融合,通过合作办学、精诚办学、创新办学,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音乐大师和人才,实现双向赋能、协同发展。二是展望发展。教育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西湖区始终致力于推进教育的国际化、集团化和特色化发展,未来希望双方坚持“AI+”“特色+”“数字+”的办学方向,共同书写艺术教育新篇章。三是恳切希望。希望让音乐“进得来”,共同推动“音乐+科技”“音乐+民生”发展,加强跨界融合,降低音乐门槛,提升大众气质,让音乐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让音乐“留得下”,留住人才、空间以及音乐多元表达形式,提供更多音乐应用场景,实现艺术成果有效转化;让音乐“散得开”,鼓励更多音乐人才走出校园、走出城市、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声名远播,让音乐真正成为抚慰群众心灵的力量。

仪式现场,附中学子带来精彩的教学成果展演《最美附中》,表达对新校区启用的喜悦和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作品涵盖国乐合奏《卧虎藏龙》、中国舞群舞《小卜少》、弦乐四重奏莫扎特《G大调弦乐四重奏“春天”》第四乐章、现代芭蕾三人舞《十四行诗》、吹打乐合奏《龙腾虎跃》,琴声悠扬、舞姿翩然,尽显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

入驻仪式前,浙江音乐学院与西湖区相关负责人展开座谈。双方一致认为,附中入驻新校区不仅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契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更打通了基础教育与专业艺术培养的双向通道,是校地深化合作共建的又一标志性举措。作为新时代的现代化艺术大学,浙音始终以推动艺术教育、培育创新人才、引领文化发展为使命,承担着以艺术教化人心、以文化赋能城市的重要责任。双方将以此次入驻为新起点,在校地共建打造艺术街区等方面继续深化合作。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紧密围绕西湖区战略部署,持续输出国际一流的艺术资源,与西湖区共建艺术文化高地、打造标杆品牌项目,树立校地合作的典范。

附属音乐学校龙坞校区总建筑面积31473平方米,配备100间功能用房,校区以“智慧化、专业化”为导向,通过“智慧琴房”系统、多校区一体化教务平台和智慧校园小程序等,为学生营造高效、智能的专业学习环境。

此次共有浙音附中初中部学生271人入驻新校区,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与浙音本部深度联动,每周有110余位浙音专职教师赴龙坞校区承担一线专业教学任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面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