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音符遇见山水,一曲曲绿色旋律在之江大地悠然响起。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特殊时刻,10月19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浙江音乐学院主办的“不一样的花火”之“绿水青山·美丽中国”第五届主题原创歌曲征集暨首届大学生歌手大赛在浙音举行,用歌声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自然与人文画卷。
浙江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干武东,浙江广电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赵磊,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钱剑力,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董德君,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柯金锋,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唐玲丽,浙江音乐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施莹等出席活动。
近年来,浙江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实现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专业音乐院校,浙江音乐学院以文艺力量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为使命,发起“绿水青山,美丽中国”主题原创歌曲征集活动,旨在搭建平台吸引创作者深入浙江,挖掘美丽浙江建设中的动人故事。
干武东、赵磊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今年,“不一样的花火”之“绿水青山·美丽中国”第五届主题原创歌曲征集暨首届大学生歌手大赛面向广大音乐爱好者,聚焦于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来,之江大地上发生的动人“破茧”故事与共富征程,旨在征集并推出一批艺术水准高超、具备广泛传播潜力的精品佳作,以音乐这一世界性语言,深刻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所蕴含的磅礴伟力与时代价值,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旋律中生根发芽,在传唱中深入人心。
钱剑力、董德君为二等奖获得者颁奖
本届活动特设A组(创作组)与B组(表演组)。自今年7月13日活动启幕以来,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响应。在A组(创作组)的投稿者中,既有今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音乐核心创作团队的专家,也有著名音乐制作人、全国专业文艺院团的创作中坚力量、各大音乐院校的师生及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投稿,他们满怀热忱,用旋律书写对美丽中国的深情,充分彰显了活动的强大号召力与创作者们的澎湃热情。
柯金锋、唐玲丽、施莹为三等奖获得者颁奖
与此同时,B组(表演组)首届大学生歌手大赛的报名热度颇高,浙江大学、浙江音乐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湖州师范学院、丽水学院等省内高校获得过校级十佳歌手或省级比赛中获奖的大学生报名参加,争相用青春的歌声诠释新时代风貌,谱写绿色乐章。经过层层选拔,共有10首原创作品和10位大学生歌手进入现场决赛。
A组(创作组)
歌曲《行香子》由苏轼作词、王云飞作曲,为苏轼任杭州通判,乘舟途经富春江时触景生情而作,展现了词人“山水即我”的寄托,反映了其以豁达心态面对逆境,对功名虚无的清醒认知和对自然永恒的向往。
歌曲《这代人的回答》是由砚漪作词、狄佳文作曲的一部混声合唱作品,以激昂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层次及富有哲理的歌词,刻画了新时代青年面对时代课题时的思考与回应,强调责任担当、理想信仰与历史使命。
歌曲《想起江南就想起了你》由阮志斌作词、金奇作曲。作品以西施故事作为主题,将浙江越剧和江苏评弹的元素有机地揉合在一起,用交响乐的配器手法创造性地表现了西施的家国“大情怀”。
歌曲《中国月亮》由都向辉作词、姜超迁作曲,以“航天精神”为主题、以“月亮意象”为文化载体,创作了声乐与管弦乐融合的形式讴歌民族探索精神,积极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使命。
歌曲《最美的画卷》由王嘉伦作词、王滔作曲,描绘了绍兴鉴湖帆影往来、山水交融的动人画卷,深情赞颂了“江山儿女”对家国的深厚情感与“锦绣江山万里红”的壮丽梦想。
歌曲《清溪江湖》由周国清作词、叶炫清作曲,以“清溪水,江湖梦”起兴,既写出了自然景色的层叠壮阔,又暗合了游人如织的人间烟火气,将个人情愫与家国情怀巧妙融合。
歌曲《我们是风浪》由王家林作词作曲。作品选取了雁荡山、钱塘江、之江、越窑青瓷等浙江省地标元素,展现了浙江美丽蝶变,表达当代青年的活力与自信。传统旋律与电子音效形成张力,整体营造出昂扬而不失诗意的听觉意境。
歌曲《青山绿水谣》由曾珠作词,王滔、陈紫瑞作曲。歌曲通过“翠色描山腰”“清泉石上过”“林深时见鹿”等一系列灵动意象,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画卷,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歌曲《岭南春早》由甘世佳作词、李林作曲。作品选用岭南春日看似平凡的日常元素,以流畅而富有层次的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旋律线条,运用了偏音宫音与之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古典又现代、具有朗朗上口兼具艺术性的听觉效果。
歌曲《天地一幅画》由窦国胜、尹相涛作词、窦欣源、任继铄作曲,选自取材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余村的原创音乐剧《不负青山》。作品描绘了余村在踏上绿色转型之路重焕生机后的美丽景象,唱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态赞歌。
B组(表演组)
王佳怡演唱了《雪花》,演唱者通过纯净清亮的音色与精准的气息支撑,细腻勾勒出雪花飘落时轻盈而诗意的画面,既保留了经典艺术歌曲的典雅气质,又注入现代审美中的空灵意象,展现出在寒冷中寻觅温暖、于寂静中聆听生命回响的深刻音乐理解。
赖联杰演唱了《肆意的河》,演唱者以富有张力的情感表达与流畅自如的声音控制,将歌曲中奔放不羁的生命力与内心深处的追寻融为一体,既传递出青春独有的冲动与迷茫,又赋予作品哲思性的演绎层次,彰显出年轻一代在音乐中探索自我、拥抱自由的灵魂独白。
陈颖雯演唱了《Mamma Knows Best》,演唱者以极具戏剧张力的嗓音表现与收放自如的情感掌控,刻画出母女关系中的细腻羁绊与成长矛盾,保留了浓郁的音乐剧风格,展现出代际对话的复杂性及青春自主意识的觉醒。
陈姝洁演唱了《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演唱者凭借细腻的声线处理和扎实的声乐技巧,将歌曲中蕴含的地域特色与人文情感层层铺展,既保留了原生态民歌的韵味,又融入现代声乐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对边疆热土的深情礼赞与文化传承的自觉担当。
周皓民演唱了《爱如潮水》,演唱者以沉稳深情的男声演绎与饱满的胸腔共鸣,重新诠释了经典情歌中绵长而汹涌的思念之情,既尊重原作的抒情脉络,又通过节奏伸缩与音色明暗的变化,注入属于Z世代的浪漫与痛感,展现新旧风格交融的演唱魅力。
李彦炅、方敬涵、王希、陈熠恒演唱了《街头艺术家》,演唱团体凭借默契的和声编排与富有律动的舞台表现,塑造出自由、热烈而充满生命力的街头艺术群像,既保留了城市民谣的随性气息,又通过多声部交织与节奏变化,展现青年一代对艺术本质与生活热爱的集体表达。
韩甜甜演唱了《这样的我》,演唱者以真诚感人的演唱与富有温度的中低声区,传递出自我接纳与成长宣言的力量,不断强化作品中的身份认同与青春宣言主题。
夏可心演唱了《大鱼》,演唱者借助宽广的音域与层层推进的情感铺陈,将歌曲中关于守护、离别与成长的寓言氛围渲染得深邃而动人,既保留了原曲的国风意境,又通过个性化的音色处理与强弱对比,传递出跨越语言与文化边界的情感共鸣。
储玮一演唱了《烟火里的尘埃》,演唱者通过极具表现力的假声转换与气息延展,营造出孤寂与希望交织的内心世界,既延续了原曲的梦幻摇滚风格,又通过高音区的控制与情感留白,传递出在迷茫中寻找光芒的当代青年心灵图景。
徐颖演唱了《挚友》,演唱者通过细腻咬字与情绪微颤的巧妙运用,刻画了介于友谊与爱情之间的复杂心境,既贴合流行情歌的抒情基调,又在副部分句处展现戏剧张力,呈现出当代青年对人际关系中微妙情感的深刻洞察与艺术表达。
经过激烈比拼,《行香子》获得A组(创作组)一等奖,《这代人的回答》《想起江南就想起了你》获二等奖,《中国月亮》《最美的画卷》《清溪江湖》获三等奖,《我们是风浪》等作品获优秀奖;王佳怡获B组一等奖,赖联杰、陈颖雯获二等奖,陈姝洁、周皓民以及李彦炅、方敬涵、王希、陈熠恒获三等奖,韩甜甜等选手获优秀奖。
歌声渐远,余韵悠长。这场跨越山水与音乐边界的盛会,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曲献给绿水青山的青春赞歌;既奏响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鸣,也展现了年轻一代用音乐书写的生态自觉与文化传承。绿水青山不老,青春之歌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