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花火”绽放!第二届“学院杯”圆满落幕

来源:流行音乐系 作者:流行音乐系 时间:2025-10-18 人气:

金秋十月,声浪作帆,青春作谱,梦想为岸。一场关于声音的旅程,在此刻,绽放出华彩乐章。10月13日至17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广电集团、浙江省文联指导,浙江音乐学院主办,绍兴金柯桥鉴湖控股集团、浙江省流行音乐协会、浙江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承办,联合全国以及海外多所音乐院校、行业力量共同打造的第二届“学院杯”全国音乐高校流行声乐展演圆满收官。

作为国内高校流行声乐领域的标杆性活动,本届展演以“学术赋能实践,协同驱动创新”为核心,通过前沿研讨会、专业展演及草坪嘉年华三大板块,不仅集中展现了国内高校流行声乐教学的最新成果,更聚焦AI技术应用、本土化教学等音乐行业核心议题,为流行声乐教育与产业融合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

聚焦前沿议题,教学研讨会引领行业思考

10月13日至14日,全国音乐高校流行声乐研讨会成功举行。来自浙江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全国知名音乐院校的学科负责人与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原创音乐的发展与推广”、“高校流行音乐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等五大议题展开深度对话。首个议题便聚焦于 “原创音乐的发展与推广—以‘不一样的花火’为例” ,“不一样的花火”总策划张歌结合这一鲜活案例,深入探讨了从创作、制作到市场推广的全链路实践,为高校原创音乐的孵化与输出提供了宝贵范式。其中,“AI人工智能对高校流行音乐创作的变革与展望”引发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AI应作为创作辅助工具,而非替代者,高校需构建‘技术+艺术’双轨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AI应用与原创表达双重能力”。

此外,与会学者还就流行声乐在不同风格音乐中的应用、AI时代音乐人的创作突围、流行演唱教育的“三重升维”战略等主题进行了分享,从技术、教育、市场多维度解析行业趋势,拓展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与创作思路,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对接行业需求提供实操建议。浙音流行音乐系教师也聚焦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系统化、学生职业发展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流行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了浙音智慧。

展演竞争激烈,学生展现多元专业音乐素养

作为第二届“学院杯”的核心活动,2025全国音乐高校流行声乐总展演于10月15日—17日在鲁镇大剧院上演。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何沐阳、著名音乐评论家金兆钧,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院长山河、“不一样的花火”总策划张歌、作曲家金宇华、音乐人陈熙、美国MI音乐学院声乐导师Niko Kiknadze、英国利兹音乐学院院长Kari、音乐制作人梁凡、腾讯音乐杨芹瑶担任展演评委。其中,著名音乐评论家金兆钧担任评委主任。

2025全国音乐高校流行声乐展演分初展演、复展演、总展演三个阶段,自今年7月启动以来,历时4个月,吸引了来自全国顶尖音乐院校及美国、英国、新加坡、韩国、泰国等国的462位选手同台竞技,经前期选拔与院校推荐,总展演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和英国等12所中外音乐高校的32名选手。线上直播累计吸引超40万观众同步观看。

本届展演的选手与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国际化特色。舞台上,来自海内外多所音乐院校的学子各展风采,从深情婉转的抒情民谣到节奏明快的流行乐,从自由即兴的爵士蓝调到充满个性的原创作品,多元风格交织碰撞,成为现场最大亮点。国内音乐院校选手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海外选手则带来了富有张力的舞台表现,都给评审和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经过三轮激烈角逐,最终来自浙江音乐学院的茹今摘得“学院之星”(第一名),浙江音乐学院的盛阳获“卓越之星”(第二名),四川音乐学院的郭家乐获“璀璨之星”(第三名)。

10月17日晚,本届“学院杯”系列活动的收官环节——草坪嘉年华在绍兴瓜渚湖北岸公园温馨上演。来自全国各地音乐院校的师生在音乐中互动交流,为本届展演画下完美句号。

作为一项已成功举办两届的全国性音乐盛事,“学院杯”全国音乐高校流行声乐展演,正逐步成为推动校际协作、促进学科融通的重要平台。本届活动不仅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是一次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深度对话。展望未来,展演将持续立足行业与市场实际需求,强化高校间资源共享与教学协同,为流行声乐教育体系注入持续动能。作为主办方,浙江音乐学院也将继续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积极搭建高质量的艺术实践与学术交流平台,为中国音乐教育的繁荣发展贡献浙音力量。